廉洁小故事
张謇,字季直,号啬庵,江苏南通人,光绪二十年状元,中国近代实业家、政治家、教育家、社会活动家、书法家、金融家、慈善家、诗词楹联家,是“江苏五才子”之首。张謇一生创下了23个“中国第一”,包括20多家企业,300多所学校,他主张“实业救国”,为中华民族的纺织业、工业以及教育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。张謇不仅继承了古代“廉洁”文化的优秀传统,而且将其付诸实践,取得了显著成就。
张謇在任江苏省巡抚期间,一位远房亲戚得知他即将过生日,便从外地寄来了一份厚礼,希望能得到张謇的关照。张謇收到礼物后,发现其中有一枚珍贵的古钱币,价值连城。惊讶之余,他立即写信给这位亲戚:“我担任巡抚,是为了为民众谋福祉,绝不能利用职务之便谋取个人私利。你送来的古钱币,虽然珍贵,但我不能收下。希望你能理解我的苦衷,不要再送此类贵重物品。”这位亲戚收到信后,对张謇的廉洁自律深感敬佩,也表示愿意遵循他的教诲。同为江苏任职期间,一位下属官员向他行贿,希望得到升迁。然而张謇并不为之所动,严词拒绝了这位下属的行贿,并告诉他:“公事应当以公心为本,岂能以私欲败坏风气?”这位下属官员深感惭愧,从此廉洁自律,为民众谋福利。面对诱惑和欲望,张謇坚定的廉洁自律精神不仅让他“止”于欲前,还教育亲友、下属遵循廉洁准则,以自身之行感化、教育周边的人。
在欲望前知“止”,在做事上知“进”。张謇在为官期间,采取一系列措施,行廉洁之政。任工商农林总长之职时,他精简机构,主张因事设人,反对因人设事,采取断然措施,裁汰冗员。同时,为严惩地方官员乘公司注册之机,加以刁难勒索之事,张謇发出了“关于制止各级政府对商人注册刁难勒索致各省区咨文”,以法促廉。
廉洁道理
欲修其身者,先正其心。张謇的故事告诉我们,必须正确处理公与私、情与法的关系,抓好自身修养,管好家人,从点滴小事做起,做到廉洁自律、廉洁用权、廉洁齐家,多以清官廉吏为榜样、当镜子、做尺子,识别清浊邪正、判断是非善恶、规范行为举止,从思想深处强化“不想腐”的自觉,做到“心不动于微利之诱,目不眩于五色之惑”。
刘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