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报苏州讯 2月27日,在中铁四局(南)通甬(宁波)高速铁路苏州北代建段项目部(二公司),安全责任单元管理员张天筹身穿红色反光衣,头戴智能安全帽,佩戴臂章,来到其负责的阳澄湖栈桥施工现场例行巡查。这是进场以来该项目部推行安全穿透式管理模式的一个缩影。
通甬高铁是国家高速铁路网“八纵八横”主骨架之沿海铁路客运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,新建正线长300.952公里,设计时速350公里。项目部管段正线长21.848公里,施工内容包含迁改、路基、桥梁、轨道、房建等。进场以来,该项目部全面推行安全穿透式管理模式,切实筑牢安全生产防线,确保安全管理工作贯穿工程建设全周期。
标段内共有5座特大桥,其中桥梁结构有现浇简支梁、悬浇连续梁(含连续梁拱和T构)、支架现浇道岔连续梁、连续刚构、混凝土十字梁及钢桁梁。进场以来,面对管段内点多、线长、桥梁结构复杂等特点,该项目部划分“安全穿透式管理领导包保责任区”,依据工程特点、风险等级、资源配置、作业内容等,建立包含钢栈桥、桩基、承台、墩身等在内的16个安全责任管理单元,明确每个单元、每个层级的工作职责与管理范围,制定每个单元的安全管理工作责任清单。定期开展安全责任单元包保季度考核评比,激发各层级的工作责任心,将安全管理工作责任与个人的绩效、业绩直接挂钩,促使其积极履行安全管理职责,压实全员责任链条。
该项目部广泛开展“安全吹哨”“查找身边的隐患”等活动,发挥党员、群安员和青安岗岗员在查找、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方面的突出作用。坚持每月召开“风险辨识分析会”,全面分析研判月度的安全生产形势,编制《专项风险清单》,有效评估现场风险点,准确查找现场存在的风险隐患和薄弱环节,确保实现对安全风险的精准识别和隐患排查的闭环管理。
进场伊始,该项目部通过搭建统一的“安全管理平台”,引入视频监控系统、AI摄像头、智能安全帽、人员定位卡等智能化手段,做到对各工点的实时监控、一键报警,有效提升施工现场的安全巡检效率。借助局研发的“穿透式管理信息化管控系统”,发布跟班作业、条件确认等工作任务,要求安全责任单元管理员现场打卡、验收,并留存影像资料形成电子记录,利用大数据进行风险等级预判和趋势分析,实时监控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,实现管理层与作业层的高效融合。
为实现安全监督检查的精准化和常态化,该项目部建立监督“清单+台账+质效”的机制,通过“周安全大巡查+月度停工大检查+季度综合大检查+不定期安全隐患排查+党组织安全监督”等“组合拳”,把安全管理监督责任落实落细。年初以来,该项目部已开展各类安全监督检查22次,发现问题251个并已全部整改落实,有效营造“安全监督责任人人扛、安全生产责任人人抓”的良好氛围。截至目前,该项目部已实现安全生产超200天,月平均完成施工产值超9000万元。
王洼 马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