集团官网|中文版|English version
国内统一刊号:CN34-0038
2025年04月02日
历史数据
日期检索
第6版:政工新闻

轨道上的乡愁

  作者简介  马亮,文学爱好者,文章发表在《铁道建设》报、《四局工人》等报刊上,现任中铁四局二公司通甬铁路苏州北代建段站前Ⅰ标项目综合办公室主任。

  《轨道上的春天》 朱晓晨 摄

  无数次在睡梦中幻想着,自己踏上了归乡的列车,耳畔响起家乡话吆喝着“啤酒饮料矿泉水,花生瓜子八宝粥”的场景。

  上班十余年,大多数时间,我都驻扎在铁路项目部,两根平行的钢轨,一路载着我从祖国的东北到西南,从内陆到沿海,从城市到农村,穿山越岭,跨河通疆。

  已经记不清第一次坐火车的场景,但我知道那是K开头的绿皮火车,因为那时我的家乡还没有高铁站。

  上班之后,我才理解并真正体会到火车上“K、T、Z、D、G”这些字母的含义。大学毕业,刚步入职场,我被分到东北一个快速路改造工程。年底,坐绿皮火车回老家,一路向南,透过玻璃窗往外看,起初除了厚厚的冰霜,啥也看不见,过了泉城,随着外面温度慢慢升高,吸烟区的车窗变成了“留言板”,不一会儿我就在上面就写满了“回家”二字;到了药都,离家就近了,窗外的景色也从北方的光秃辽阔逐渐演变为南方的五彩纷呈,一切都是如此的美好!

  “世界那么大,我想去看看”,这是我曾经的梦想。儿时没坐过火车,很是向往外面的世界,总幻想着能够像电影里的侠客一样,独自坐上火车走南闯北。可长大离家工作后,发现自己还是喜欢“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,袅袅炊烟”,宁静而美好的乡村生活。

  无论是李白的“举头望明月,低头思故乡”,杜甫的“露从今夜白,月是故乡明”,宋之问的“近乡情更怯,不敢问来人”,还是艾青的“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?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”,余光中的“小时候,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,我在这头,母亲在那头”,席慕蓉的“离别后,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,永不老去”,家乡永远是每个归乡游子心底里最温柔的港湾。世界再大,也大不过故乡。无论走得多远,无论岁月如何变迁,那份对故乡的思念永远不会消失。

  对于成年人来说,工地上那两条平行的钢轨,像是命运的轨迹延伸向远方,不知归期,它承载着奔忙,更承载着游子的乡愁。

  近年来,国家高铁飞速发展,从“和谐号”银翼掠过神州,到“复兴号”金线串起山河,2019年我的家乡阜阳也终圆高铁梦。归途不再需苦守绿皮车的喧嚣,那混着泡面香与乡音的吆喝声,连同“况且况且”的铁轨吟唱,都沉淀成记忆标本。

  岁岁年年,归乡、出发,轨道始终连接着两头,一头是家乡,一头是职场,满载着乡愁与责任。每次回家,女儿都会守在站口仰脸等待,小小的她或许不懂,那绵延万里的铁龙,可驮着游子用岁月兑换的车票,也可驮着祖辈在黄土垄中种下的月光,在钢轨与车轮的震颤里,将半生漂泊酿成国人、游子眉间的欢喜。

  马亮

>

扫一扫

手机读报
电视新闻
2025-04-02 1 1 铁道建设 content_18077.html 1 3 轨道上的乡愁 /enpproperty--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