集团官网|中文版|English version
国内统一刊号:CN34-0038
2025年04月09日
历史数据
日期检索
第7版:综合新闻

钢轨上的技术革新者

——记中铁四局2024年度“技术管理标兵”付艳军

  付艳军,现任中铁四局八分公司几内亚马(瑞巴亚港)西(芒杜矿区)铁路项目总工程师,施工一线奋战11年,他先后参加了沪昆高铁、海南西环铁路、成贵高铁、深茂铁路、赣深高铁等重点工程项目建设。如今,在几内亚广袤的红土地上,一条钢铁动脉正以中国速度延伸,他不仅成为这条国际铁路技术管理领域的“破题专家”,更是海外工程的“技术灯塔”。  2021年,付艳军调任海外,他初到马西铁路项目时,铺轨的施工方式被调整,国内经验无法复制粘贴。面对不设置焊轨场、钢轨焊接工作量大、施工工期紧张的难题,他带领团队果断调整方案,编制了《钢轨焊接与放散锁定专项施工方案》和现场实施技术指导,拿出了一把破解焊接困局的“手术刀”——采用公路铁路双用焊轨设备灵活切换作业模式。此种施工方法可以在路基成型上砟前,先进行公路焊轨作业模式,根据现场施工条件,利用该套装备将沿路基路肩、成型桥梁两侧存放的25米钢轨焊接成200米长度不等的长钢轨,就近存储于线路路肩、桥梁两侧。铺轨作业后则进入传统铁路焊轨作业模式,实现部分焊轨工序前移,提高整体焊轨效率,完美破解现场无焊轨生产线,焊轨条件恶劣,焊轨工期短等类似工况的难题。  马西铁路工期要求紧、外部协调难度大,按招标文件要求,需要采用机械铺轨作业模式,在法拉纳车站设置铺轨基地、焊轨场,分别向两个方向进行铺轨作业。付艳军在实际施工中发现,使用机械铺轨容易受金迪亚隧道、马木隧道、开巴隧道及各标段控制性工程影响,任何一个线下工点未成型都会造成铺轨中断,产生严重窝工现象,影响整体施工进度,最终导致开通节点无法保障。项目进场后,付艳军与各线下单位、业主单位多次沟通对接,认为将现场铺轨方式由机械改为人工更为有利。这样,可根据现场作业面成型情况、采用见缝插针的形式灵活地进行铺轨作业,如某一作业面未成型,可跳过中断作业面,灵活转场至下一成型作业面进行铺轨,消除施工现场可能受其他因素造成工期滞后的风险。铺轨作业方式优化后,项目无需进行铺轨基地和焊轨生产线等大型工程建设,减少了机车、铺轨机等大型设备的投入,为项目大幅创效。  付艳军的办公电脑里,存着2项国家专利证书。这是他依托几内亚马西铁路项目,参与局重点课题,配套申请的《铁路路肩焊轨工况下确保焊接接头质量的机械化施工方法》和《一种用于工字轨焊前轨腰除锈的装置》。由他提出的“公铁两用现场焊轨”技术突围策略,为钢轨施工装上移动引擎,显著节约固定焊轨场建设成本,让马西铁路建设实现千万级降本,并在赤道骄阳与暴雨交替的极端工况下,构建起质量防线“双保险”。截至目前,项目累计焊接焊头30000个,100%探伤合格,符合验收标准。这些从非洲红土地淬炼出的技术“密钥”,正以中国标准的名义,重新定义国际轨道工程的质量坐标系。  在马西铁路项目实施阶段,付艳军还积极推广使用股份公司优秀万众创新及实用技术。他根据项目工况,将自动抱闸台车、一机多用装载机、挖机改装等创新成果引入现场,这些技术紧密贴合现场施工情况,更让非洲工人见识了中国技术的“魔法”。  作为项目总工程师,付艳军有本特殊的“亲情台账”,里面记满了一名技术人跨越山海的温度与担当。马西铁路项目技术人员整体较为年轻,在日常工作中,付艳军积极发挥“传帮带”作用,培养技术人员互相沟通交流学习的良好氛围,他特别创立“夜间课堂”,利用晚上时间组织技术人员集中学习业务知识,不断提高年轻技术人员技能水平,让技术人员全面掌握铁路项目架梁、轨道的相关知识。2021年至今,他培养的2名助理工程师晋升为工程师,成长为独当一面的技术骨干。工程部技术员何俊说:“付总既教我们看图纸,也教我们‘读’懂非洲,雨季施工怎么防水防潮,与当地监理沟通要注意什么,他连生活细节都考虑到了。”每当技术人员出国前,付艳军都提前进行对接,逐一叮嘱出国需携带的必需品、出行的注意事项,帮助新人快速适应海外环境。平时与技术人员联系时,付艳军还会敞开心扉聊聊家常,给予他们生活上的关心,让他们身处海外仍能感受到项目的爱护和企业的温暖,缓解长期海外工作的思乡情绪。项目书记张文江感慨:“他把冷冰冰的技术管理,干成了暖人心的‘家文化’。” 赵梦婷

>

扫一扫

手机读报
电视新闻
2025-04-09 ——记中铁四局2024年度“技术管理标兵”付艳军 1 1 铁道建设 content_18154.html 1 3 钢轨上的技术革新者 /enpproperty--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