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月30日,在中国中铁“安全生产月”活动启动仪式上,党委书记、董事长陈文健强调要牢固树立“人人讲安全”的责任意识。笔者认为,安全是发展的生命线,质量是企业的根基,要有讲政治、顾大局、谋长远的站位,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正视问题,以抓铁有痕的韧劲筑牢安全质量防线。
转变思想认识,筑牢安全堤坝。当前部分管理人员仍存在“重生产、轻安质”的侥幸心理、“被动应付”的惰性思维和“经验主义”的认知偏差。为此,要破除“事故不可防”的伪命题,将“管业务必须管安全”的理念贯穿于项目管理全过程。建立完善安全质量价值观考核体系,将安全质量履职情况与职务晋升、评优评先深度挂钩。充分利用局“安全质量隐患排查治理系统”,大力开展安全质量风险辨识与消除。通过安全质量事故的情景模拟、风险预判、沙盘推演等方式,让“人人都是安全质量第一责任人”的意识深入人心。
加强队伍建设,锻造安质铁军。要探索构建“专家型管理团队+专业型安质骨干+专注型基层网格员”的三级人才梯队,切实发挥各层级人才的管理力量。加大招聘力度,用三至五年时间为安质系统补充“新鲜血液”,坚持新入职工程技术人员在工程部轮岗半年以上再从事安质工作。严把转岗关并形成机制,每年通过竞聘筛选有意愿、有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到安质岗位工作,加大优秀安质岗位的劳务派遣人员的转正力度。实施安质人员“双通道”职业发展体系,让严管、能管、会管的“能者上”,让松管、慢管、乱管的“庸者汰”,不断加强安质系统队伍建设。
强化工作执行,压实责任链条。执行力衰减往往源于责任传导的“上热、中温、下冷”。为此,要建立“目标分解、过程跟踪、结果追溯”的垂直管控机制,将企业年度安全质量目标转化为本部各部门的关键绩效指标、各项目的安全管理责任。充分发挥好“各生产部门严控、各项目自控、各管控组监控”的作用,做到既有管的主动性,也有管的自觉性,更有管的针对性。运用信息化手段实现“隐患整改、验证销号、举一反三”的闭环管理,推行“红黄牌”预警机制,对共惯性问题提级管理,对重大隐患整改实施公司、项目两级“一把手”挂牌督办。
严肃培训考核,激活内生动力。业务培训要注重“形式多样性、内容精准性、成效显著性”三者相结合。为此,要探索构建“分级定制化课程+场景沉浸式实训+AI智能陪练”的安质系统立体培训体系,迅速满足当前安全质量管理工作的需求。结合各项目特点,加强单位单项工程风险隐患、安全事故案例库建设,为安全质量培训工作提供丰富的素材和资源。聚焦“关键少数”,通过集中轮训项目经理、细化现场管理人员工作流程等手段,持续提升他们的安全履职能力,对考核未通过的管理人员实施“回炉再造”或“末位淘汰”,倒逼他们真学、真用、真管。建立“区域安全质量互助联盟”,通过交叉检查、对标学习、应急演练等,有效提升专业能力和素养。
安质管理没有“休止符”,只有“进行曲”。要以“归零心态”整装再出发,用“绣花功夫”织密防护网,让安全质量真正成为“压舱石”,这样企业方能在时代浪潮中行稳致远、基业长青。
五公司西延铁路2标项目部党支部书记 吴嘉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