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全不是少数人的职责,而是全体参与者的共同使命;应急不是事后补救的口号,而是必须掌握的基本能力;隐患不是偶然的疏漏,而是潜藏于细节中的致命威胁。笔者认为,我们必须以“时时放心不下”的责任感和“事事落实到位”的执行力,将安全生产意识融入血脉、化为行动,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筑起坚不可摧的安全防线。
安全是“人人有责”的集体契约,必须凝聚全员共识。施工现场的每个人都是安全生产的缔造者,也可能是事故的受害者。统计数据表明,90%以上的事故源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交织,而前者往往起决定性作用。一名作业人员未系安全带高空作业、一次未经验收的临时用电、一场简化流程的违规操作,都可能成为悲剧的导火索。倡导“人人讲安全”,就是要打破“安全是安质部门的事”的认知误区。从项目领导班子成员到一线作业人员,每个人都应成为“安全员”:管理者要将安全与生产同部署、同考核,杜绝“重进度轻安全”的短视行为;技术人员要将安全标准融入方案设计,避免“纸上合规、现场走样”;作业人员要主动参与风险辨识,拒绝“凭经验办事”的侥幸心理。只有将安全责任分解到每个岗位、每道工序,才能织密横向到边、纵向到底的责任网络。
应急是“个个能战”的核心能力,必须锤炼实战本领。“会应急”绝非简单的预案演练,而是要求每个人在突发状况下迅速反应和科学处置。要强化演练,针对管理人员、作业人员开展应急救援演练,强化突发事件的资源调配和处理能力,重点培训作业人员使用灭火器、路线逃生、掌握急救知识等“保命技能”。要还原场景,模拟坍塌、触电、高处坠落等事故,利用各种手段提高演练还原度,让参与人员对应急救援有切身的体验感,避免演练“走过场”。要建立演练评估机制,通过专家点评、视频回放等方式查找薄弱环节,形成“演练-改进-提升”的良性循环,真正锻造出一支“拉得出、打得赢”的应急铁军。要保障物资,确保应急物资“拿得出、用得上”,定期检查应急物资是否有效,杜绝“备而不用、用而不灵”。
隐患是安全生产的“潜藏杀手”,必须发动全员围剿。一颗松动的螺栓、一段老化的电缆、一处未防护的临边,看似微不足道,却可能引发连锁反应。隐患治理的关键在于“早发现、快处置”。要做到专业排查与群众监督结合,由安质部牵头开展深基坑、起重机械等专项检查,鼓励作业人员“随手拍”举报隐患。要严格执行“五定”原则,建立安全隐患台账,明确整改责任人和时限,验收合格后销号,严防“查而不改、改不到位”。要定期开展隐患治理“回头看”,将隐患整改纳入绩效考核,形成“排查-治理-预防”的闭环管理,真正将事故苗头扼杀在萌芽状态。
安全生产没有完成时,只有进行时,只有将“人人讲安全、个个会应急”的理念扎根于每天、每处、每人,才能真正书写“零事故”的答卷。
四公司合肥轨道交通六号线项目部安质部一级职员 董玉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