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报杭州讯 7月10日,在中铁四局杭州机场高铁5标项目部(二公司)萧绍特大桥悬臂浇筑连续梁施工现场,挂篮智能走行系统和挂篮健康监测系统成功应用,连续梁主梁施工工序的衔接时间大幅缩短,现场安全管控水平有效提升。
开工以来,该项目部从施工现场实用的角度出发,加大悬臂浇筑连续梁工艺、工法和工装的创新,聚焦解决现场施工需求,将液压控制、智能算法与传感技术进行融合,联合设备生产厂家研发投用挂篮智能走行系统和挂篮健康监测系统,为连续梁安全施工系上“双保险”。
杭州机场高铁全称为“铁路杭州萧山机场站枢纽及接线工程”,是长三角核心区域的便捷快速城际铁路通道,全长85公里。项目部管段长25.98公里,施工内容包括桥梁、路基、隧道等。其中,萧绍特大桥长22.554公里,涉及29联悬臂浇筑连续梁,梁高10米至20米不等,跨越河流13处、道路4处、管线516条、房屋533处和农田670.5亩,施工安全风险高。
挂篮智能走行系统由同步行走控制系统、液压动力控制系统、智能控制柜、工业平板及相关配套构件组成,无需人工接长或拖拽轨道,大幅缩短轨道调整时间,实现挂篮同步、高精度行走和吊带自动化微调,合龙段施工完成后实现挂篮自动回退。该系统通过优化双轨同步行走控制、液压动力终端输出与智能算法的协同配合,相当于让挂篮拥有一双“灵活的脚掌”,确保挂篮精准、同步和稳定的行走。过程中,单侧主桁架行走误差控制在10毫米以内,避免结构变形和T构两侧不平衡受力等安全风险;作业人数从5人减至1人,行走用时缩短80%以上,单T构施工周期缩短近三分之一,有力提升连续梁节段的施工进度。
健康监测系统是挂篮施工的“安全卫士”,由中枢模块、数据处理、油缸压力监控、动力供给等组成,利用遍布挂篮各个点位的传感器构建“神经感知网络”。通过智慧云平台,实时监测锚固力、结构应力、吊带荷载、倾斜角度以及风速、温度、湿度等数据,结构受力和走行姿态一目了然,可以调节各榀主桁高度,保证主桁均匀受力,有效避免挂篮平面结构扭曲变形的风险。当监测数据超过阈值时,该系统立即触发警报,管理人员可迅速响应干预,结构安全隐患排查效率提升3倍以上,让挂篮安全从“被动防范”转向“主动预警”,有效降低挂篮施工安全风险。 徐晗 王二彪 蔡朝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