集团官网|中文版|English version
国内统一刊号:CN34-0038
2025年07月16日
历史数据
日期检索
第5版:政工新闻

广东莞城·却金亭碑

第36期

  廉洁小故事

  戒石铭碑作为古代吏治文明的醒世坐标,巍然矗立,“尔俸尔禄,民脂民膏”八字如晨钟暮鼓,凝练着“吏治之魂在清,为官之本在廉”的治政精髓。它不仅是一方斑驳石壁,更是一面照鉴古今的“正身明镜”,警示来者:执权守责,当以公心立世、以清流涤荡浊尘。

  明嘉靖十七年(1538年),番禺县尹李恺(字克谐,福建惠安人)主管东莞外贸事务。当时广东沿海口岸管理混乱,官吏常借抽查货物之名索贿,甚至对外商劳役骚扰。李恺推行改革,订立“不封舟、不抽盘、责自报”制度,简化通关手续,严禁官吏骚扰外商。此举赢得暹罗(今泰国)商人奈治鸦看等外商的感激,他们集资百两白银酬谢,但李恺坚辞不受。外商为表敬意,于嘉靖二十年(1541年)在东莞演武场南建“却金坊”并立匾。次年,东莞知县蔡存微主持立碑,由巡按御史姚虞撰文,详述事件经过及李恺的廉政举措。碑文以楷体镌刻,共21行,满行50字,字迹清晰,周边饰以祥云纹饰,顶部刻“却金亭碑记”古篆额。

  廉洁启示

  群众身边的“微腐败”,“微”在基层,“危”在民心。“微权力”看似无关紧要,却与基层、与员工最为贴近,关乎企业政治生态,一旦失范,便会成为滋生“微腐败”的温床。个别管理人员认为吃一点、喝一点、拿一点无伤大雅,在检查考核中以权相压,在审核审批时以“卡壳”要挟,在服务员工群众和劳务队伍、供应商的过程中利用职务便利故意刁难、设置障碍、索取好处,将公权力异化为个人牟利工具,最终却因“小权滥用”突破底线,落得“小节失守,大节崩塌”的结局,追悔莫及。拧紧“不想”思想阀门。各级党组织要坚决扛起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,分层分类开展警示教育,引导党员干部带头抵制违规吃喝、违规收送礼品礼金等不良风气,切实将守纪律、讲规矩内化于心、外化于行。

  上紧“不收”行动发条。各级管理人员,特别是党员干部要带头示范,既要自身硬,警惕“小意思”、管住“小爱好”;又要严格家风家教,严禁亲属和身边人利用影响力谋私;更要净化内部往来关系,始终保持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、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。铆紧“不敢”制度链条。两级纪委要紧盯关键领域、关键环节、关键少数,织密监督网络,整合党委巡察、纪检监督、群众监督等力量,深化标本兼治,铲除“微腐败”土壤,始终保持惩治“蝇贪蚁腐”严打高压态势,发现一起、查处一起、通报一起,确保惩戒威慑力即时彰显,让“不敢”成为不可逾越的纪律红线。 高超

>

扫一扫

手机读报
电视新闻
2025-07-16 第36期 1 1 铁道建设 content_19450.html 1 3 广东莞城·却金亭碑 /enpproperty--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