集团官网|中文版|English version
国内统一刊号:CN34-0038
2025年09月17日
历史数据
日期检索
第4版:生产管理
下一篇
放大+  缩小-  默认o       

在梁场打工的智能运输机器人

  本报东莞讯 9月14日,在中铁四局五公司广(州)深(圳)高速公路广州至东莞段改扩建工程7标项目部制梁场,“智能运输机器人”穿梭于钢筋加工区与模板绑扎区之间,为施工现场源源不断地提供钢材,成为广深高速智慧梁场的一道独特风景线,展现出新时代工业智能化的“科技范儿”。

  广深高速改扩建工程全长71公里,设计时速100公里。项目部管段长6.7公里,施工内容包含路基、桥梁、涵洞等,其中制梁场承担9199片预制梁的施工任务。面对巨大的钢筋加工量和各种不同规格梁板的制造需求,项目部引入2台智能运输机器人,通过设备升级和技术革新切实提升生产效率。

  该机器人是一个长1.16米、宽0.86米、高0.25米的盒子,底部内置电池作为动力来源,搭载激光雷达、视觉传感器、地面导航系统,可在0.1米精度内完成定位和停靠,最大载重量达1500公斤,满电状态下可连续工作8小时以上,满负荷运输速度为每秒0.8米,可轻松应对重型物料转运与精密对接需求,显著提升作业稳定性。“单台运输机器人在同等时间内可替代30名搬运工人,极大减少人力成本,提升材料运输效率。”项目部机械主管简鹏青介绍。

  在预制梁钢筋加工完成后,该机器人自动规划最优路线,将加工完成的钢筋运送至绑扎区,让沉重的钢筋构件在工位间自如转换。行驶过程中,该机器人可通过传感器感知到阻碍其通行的静态和动态物体,依照相应的安全程序停止,达到自动避障的效果。其内置的智能调度系统还会自动更新运输数据,实现材料流转的全程可追溯,为工艺优化提供精准依据。

  此外,项目部锚定“机械化换人、自动化减人、智能化无人”的目标,采用数控钢筋弯曲中心、U型弯折一体工作站等自动化智能钢筋加工设备,所有生产参数由电脑终端自动控制并实时上传,实现预制梁生产的全过程信息化管控。与传统生产模式相比,整个生产工序衔接紧密,更加精准流畅,实现数据自动化采集、工艺标准化管理和安全可视化监测。

  截至目前,该项目部开累完成产值超1亿元,路基、桥梁、涵洞工程均已全面开工,预制梁累计完成超500片。

  谢农

>

扫一扫

手机读报
电视新闻
2025-09-17 1 1 铁道建设 content_20570.html 1 3 在梁场打工的智能运输机器人 /enpproperty--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