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月15日23点44分,青岛轨道交通1号线正阳中路站最后一趟列车驶过。此时,正阳中路站内来自中铁四局八分公司青岛轨道交通1号线维保项目部的轨道检修工周莽和4名同事早已换上工作服,戴上安全帽,正在进行安全交底和工具清点,等待着车控室内施工点的下达。“每周一至周五我们需要每隔48小时检查一次,周末则是每天都要检查。”周莽介绍道。
16日00点40分,随着车控室内“施工点已下达,开始施工!”的指令发出,周莽他们按照分配的施工任务开始当天的工作。工作中,他们的分工是一人清理油渍,一人上油,一人用道尺、支距尺测量道岔轨距和支距,一人记录数据,一人运营监督,平均每人要巡道7.5公里。
对轨道“体检”时,周莽他们采取轨检仪和手工复核相结合的方法,按照轨检仪上显示的参数,确保每个零配件的扭力达标、每根钢轨的状态良好。周莽介绍道:“要保证列车的平稳运行,测量道岔几何尺寸时,误差要控制在5毫米范围内。”检查完轨道后,他们拿起油桶、铲刀、抹布开始为滑床板涂油,看似简单的工作其实也有讲究。在涂油前首先要用铲刀一点点地清理滑床板及周边的油渍,铲刀每刮一下都要用抹布擦干净上面的油渍,待滑床板周围清理干净后再给滑床板涂油,以降低列车在日常运行中尖轨和滑床板的摩擦力。
3时20分,他们完成今天的工作任务,进行收工前的工具清点。“哪怕是一颗小小的螺丝钉遗漏在线路上,都可能引发重大安全事故。因此离场前需要认真清点工具材料并登记和拍照,把好最后一道安全关。”周莽一边清点工具,一边说道。
昼伏夜出,或许是形容轨道检修人员最贴切的词语,这群城市轨道交通的“守夜人”用严谨的工作作风、标准化的作业确保乘客安全出行。 杨钰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