站在新落成的办公大楼顶层,俯瞰城市脉络在脚下延展,我想起一年前那个手捧毕业证书、满眼憧憬又忐忑的自己。时光如工地的电梯,将我从一个懵懂学子平稳运送到职业人生的第一个高台。这一年,在四局的土壤里,我不仅学会了业务上如何核算清单的方量,更懂得了如何计算成长的轨迹。
初到广州花都区域项目部商务部的日子,像一本缓缓展开的田园诗。乡村污水治理工程的工棚旁,天是那种透透的蓝,龙眼树的枝子就在上头搭着。我一边核对民工考勤表上密密麻麻的工时,一边听着远处传来的犬吠,这让我明白基础建设不只是冰冷的数字,更是与这片土地的真实连接。还记得第一次发放工资时,民工老李仔细核对了工资表,用粗糙的手指在支付单上按下手印,说了句“数目对了”。这简单的一句话,让我意识到精确不仅是工作要求,更是对他人的尊重。
前往建设中铁四局南方总部的调令通知来得突然,却意外成为我职业生涯的关键转折点。这个项目不仅体量庞大,而且专业性更强、复杂程度更高。面对陡然如潮水般涌来的招标文件、劳务结算单和成本核算表,我就像突然被抛入深水区的泳者,指尖刚触到桌面的边沿,眨眼间就被堆积如山的纸张掩埋了大半截,一时之间,无措与忐忑如影随形。
幸运的是,友善的领导与同事及时向我伸出了援手,他们毫无保留地将平时积累的宝贵经验倾囊相授。在他们的耐心指导下,我如饥似渴地汲取着知识的养分。白天,我紧紧跟随他们的步伐,在处理各项事务时,全神贯注地观察每一个操作细节,用心记录每一次沟通要点,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的机会;夜晚,办公室里常常只剩下我的台灯散发着柔和的光,我反复研读那些文件资料,结合白天的实践不断消化理解,力求将每一个知识点都融会贯通。
记得第一次独立完成招投标全流程那天,从前期准备到最终开标,每一个环节我都慎之又慎,反复核对每一个数据、每一项条款。当一切尘埃落定,项目经理走到我身边,轻轻拍了拍我的肩膀,笑着说:“小同志,进步很大嘛!”这句话如同一股暖流,瞬间驱散了加班到深夜的疲惫,让我仿佛从这一刻起,真正从一名懵懂的学生,蜕变成了一名大楼的建设者。
封顶仪式那天的阳光格外清澈。我仰望着这座亲手参与建设的高楼,刹那间领悟了何为“用石头写就的史诗”。每层楼板都镌刻着我们的过往:算成本时,为小数点后两位争得面红耳赤,却又瞬间和好如初;暴雨天,抱着招标文件在雨中狂奔,浑身湿透也浑然不觉;加班的深夜,分零食、吃夜宵,你一口我一筷,热闹非凡。
这些琐碎的日常,在竣工这天如珍珠般串成了一条光闪闪的链子,让我真切感受到寻常日子里沉甸甸的分量。此刻,我终于触摸到了这份工作的真谛——它既藏于报表上精确无误的数字里,更体现在大伙齐心协力攻克每个节点的奋斗中。
如今翻看这一年的工作笔记,曾经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,早已如血液般融入思维。比业务能力精进更宝贵的,是四局赋予我的双重视野:既精准核算每一方混凝土成本,又深知数字背后凝结着无数人的汗水。我扎根于如泥土般质朴坚实的工作日常,从每一次精准核算、每一次团队协作中汲取养分;又怀揣着如星辰般璀璨高远的梦想,向着更高的目标、更广阔的天地不断奋进。我相信,在这个温暖又充满力量的集体里,我就像一棵被悉心修剪的苗木,只要坚守初心、笃行不怠,定能在泥土与星辰之间,茁壮成长为参天大树。 吴若歌